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微量氧分析仪的组成部分

微量氧分析仪的组成部分

  • 更新日期:2025-09-25      浏览次数:48
    • 微量氧分析仪通常由以下核心部分组成,各组件协同工作以实现对低浓度氧气的精确测量:

      一、传感器模块

      传感器是分析仪的核心部件,直接决定测量原理和性能。常见类型包括:

      电化学传感器基于氧化还原反应,通过阴极(如铂 / 金催化层)、阳极(如铅)和电解液(如氢氧化钾溶液)组成的原电池或极谱式结构,将氧气浓度转化为微电流信号。部分设计采用透氧膜(如聚四氟乙烯)控制气体扩散速率,确保线性响应。

      氧化锆传感器利用高温下(>650℃)氧化锆陶瓷的氧离子传导特性。当两侧氧浓度不同时,产生 Nernst 电势,电势差与氧浓度对数成正比。传感器包含氧化锆管、铂电极及内置加热器 / 热电偶,用于温度控制和补偿。

      激光吸收传感器(TDLAS)发射特定波长激光(如 760nm),通过分析氧气分子对激光的吸收光谱,结合温度 / 压力修正算法,实现高精度测量。模块包括半导体激光器、光电探测器及光谱分析单元。

      荧光法传感器基于荧光物质受激发后寿命变化原理。LED 光源激发荧光材料,氧气通过透氧膜淬灭荧光,通过检测荧光衰减时间计算氧浓度。该技术无需电解液,维护量低。

      二、信号处理单元

      负责将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转换为可读取的氧浓度值:

      模拟信号调理:通过高阻抗放大器(如输入阻抗 > 10¹²Ω)放大信号,结合滤波电路(如低通 / 带通滤波器)消除噪声干扰。

      模数转换(ADC):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,通常采用 16 位以上高精度转换器以保证分辨率。

      数字处理与算法:微处理器(如单片机或 DSP)执行校准算法、温度补偿(如根据热电偶数据修正氧化锆传感器的温度漂移)及线性化处理。部分设备集成光谱分析算法(如 TDLAS 的二次谐波检测)以提升抗干扰能力。

      三、显示与控制界面

      提供人机交互功能:

      显示模块:采用 LCD 或 LED 屏幕,实时显示氧浓度值、温度、压力等参数,部分支持图形化界面和趋势曲线。

      操作输入:物理按键、触摸屏或远程通信接口(如 RS485、HART)用于参数设置、校准操作及数据查询。

      报警功能:内置阈值比较器,当氧浓度超出设定范围时触发声光报警,并可通过继电器输出控制外部设备。

      四、校准与气路系统

      确保测量准确性的关键环节:

      标准气路:包含标准气体输入接口(如高纯氮气用于零点校准,含已知氧浓度的混合气用于量程校准)、电磁阀及流量计,实现自动或手动校准。部分激光分析仪内置同位素罐,通过参考光谱消除长期漂移。

      气路控制:采用高精度比例阀调节样气流速,确保传感器工作在最佳条件。对于高温或高湿环境,可能集成伴热管线和冷凝分离器。

      五、电源与供电系统

      为分析仪提供稳定电力:

      主电源:支持 AC 220V 或 DC 24V 输入,内置电源模块(如开关电源)实现电压转换和稳压。

      备用电源:部分便携式设备配备可充电锂电池(如 18650 电池组),支持离线工作数小时。

      六、机械与防护结构

      保障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:

      外壳设计:采用防爆材料(如铝合金或不锈钢),防护等级可达 IP65 以上,适用于危险气体环境。

      气路密封:关键连接处使用金属波纹管、石墨垫片或 O 型圈,确保高温下泄漏率 < 1×10⁻⁶ Pa・m³/s。

      环境适应性:内置温度控制系统(如加热带或风扇)维持内部组件在工作温度范围内,部分设备支持 - 40℃至 85℃宽温运行。

      七、辅助功能模块(可选)

      根据应用场景扩展:

      数据存储与传输:内置存储器(如 EEPROM)记录历史数据,支持 USB、以太网或无线模块(如 Wi-Fi)将数据上传至云端或 DCS 系统。

      预处理系统:针对高粉尘或腐蚀性样气,集成多级过滤(如烧结碳滤芯、PP 棉滤芯)、洗涤罐(如柴油 / 氢氧化钠溶液)及反吹装置(如蒸汽吹扫)。

      总结

      微量氧分析仪通过传感器将氧浓度转化为电信号,经信号处理单元解算后显示结果,并通过校准系统确保长期准确性。其设计需兼顾灵敏度(如电化学传感器可达 ppm 级)、抗干扰能力(如激光法不受背景气体影响)及环境适应性(如氧化锆传感器耐 1600℃高温),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、半导体制造、医疗等领域。


    Baidu
    map